很早之前童童看过一个视频,讲的是关于抱团养老的事情。曾经有这样一群老人,到了退休年龄,幻想着过上美好的老年生活。憧憬着每天散散步养养花喝喝茶,晒晒太阳唠唠嗑看看电影。偶尔结伴同行找地方旅游,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住在一起,抱团养老,生病住院彼此还能有个照料,最后死了也要葬在一个地方。牵头人李伟文有一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:以前的人没有退休的问题,因为以前退休到过世很短,但现在退休到过世是二三十年,我们如何减轻后代子孙的负担?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是很重要的!他认为退休生活除了健康,除了养老金,还要有一群老朋友。
我50岁的时候,和朋友组织了一个“夏瓣生俱乐部”,谐音“下半生”。成员都是50岁左右,我们希望自己中年以后的生活,能像夏天的花朵一样灿烂,现在成员总共有六七十人了。这个俱乐部基本上大家都是朋友传朋友,邀约进来。一个月大概会有一次室内看电影,看完以后交流讨论。会有户外的郊游、爬山,两三个月有一次两三天的远足。我们经常以徒步的方式游台湾。五年前,走到台南的时候,发现这里小吃很多,很多巷弄适合逛,有自然风景也有文化气息。正好这时候当地人讲了一句话,很打动我们。他说台南一年有三百天的好天气,不会像高雄、屏东那么热,也没有台风。一个朋友大胆提议说,这里条件这么好,不如我们在这里买一块地,建一个房子,等我们退休之后一起住吧。没想到居然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。价格很合适,只考虑了一两个星期,我们十来个家庭,每户人大概各投了一百多不到两百万新台币,买了地,做好了房子的设计。
台湾有很多条件很好的养老院,又有很好的陪护,但我们这帮“熟龄族”,为什么非得劳师动众要建一个自己的房子?你想想你60来岁的时候,体力和精力都还行,结果住在养老院,一出门就有几百几千个推着轮椅的人,太可怕了。我们自己盖房子的话,可以挑选自己的邻居。一起住的都是好朋友,生活和成长过程很接近,大家聊天的时候讲个笑话,别人可能听不懂,我们这群人就会听得懂。我们再老一点,可能精力就会比较差,就没办法跑很远去聚会之后再回家。如果大家彼此住得近,可以聊天,一起去附近散步,还可以有很多休闲的生活。跟朋友的互动和跟子女的互动很不一样。有时候跟朋友在一起,反而觉得更自在。我们给自己设计的房子,不共用一面墙。
同一层里面,等于三个房子摆在一起,每个大套房都有个走廊。既邻近,又彼此独立不打扰。
不夸张地说,我们甚至计划死后要葬在一块!这个好处真的非常多。比较功利地看,其实也是把人脉资源留给我们的后代。现在很多家庭,孩子都不认识父母亲的好朋友。我觉得很可惜。我们这群朋友的小孩,是一起成长、一起学习。至少我们让这群孩子,已经有几十个看着他长大的叔叔伯伯阿姨了。
等我们这群人百年归老以后,一起葬在一个地方。
这些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,都会去那边祭拜,那他们一代又一代都会这样,彼此认识。
所以等于无形中,帮这些孩子找到一个没有血缘关系、但却是有共同经验、共同价值的人脉。
我写过一本阐述退休生活计划的书,叫《李伟文的退休进行式》,我一直提倡的概念就是,当你还在工作的时候,就应该开始为退休生活做准备,不能一味地指望子女。童童觉得,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,老人们结伴彼此照顾,既减轻了儿女的负担,也消除了老人晚年的孤独感,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养老模式,前提是这群人契合度很高。还有这么一群老年人:众筹买下农村一栋房子,将房屋重新装修后便集体入住了。她们自己种了瓜果蔬菜和花花草草,平时唠嗑晒太阳,闲了还会去村里串门聊天。
但随着队伍的壮大,越来越多的问题慢慢凸显出来。
有的老人经济条件很好,对于吃穿用行都很随意,不会为了节省一点电费或者是餐费委屈自己,想出去旅行,说走就走了。但退休金一般的老人情况就不太一样了,为了节约钱,空调能不开就不开,平时的头疼脑热能忍则忍。
退休金还不错的老人,有问题随时可以进医院或者是康复中心。
集体出行,有些老人愿意自担油费,觉得不差这钱。
有的老人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好分享的,时间长了对不起大家。
生活细节上的差异,经济储备的不同,退休金的差异化,让她们开始在各种小事上出现分歧。
后来价值观出现较大的偏差,都陆续搬离曾经温暖的大集体,最后曲终人散。没钱人的抱团养老,除非是三观非常一致的,且对物欲不是那么看中的,可以尝试抱团。否则,生活习惯的不一样,养老经济基础不一样,对金钱的态度不一样,就很容易出现分崩离析的结果。
抱团养老并非不好,只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同行者,会有一定难度。
家人在一起,尚有各种冲突和矛盾,何况朋友?
有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:钱上不平衡,心里就不平衡了!这里特指成熟的养老社区,特别是医养结合的养老社区。这种养老模式全程由他人为我们提供高品质的服务,直到我们终老。比如泰康养老社区,太平乐享家养老社区,君康养老社区,这些都是相对成熟的养老社区。一般通过购买年金险或者是终身寿险,就可以对接养老社区了。这种养老社区里面先进的CCRC(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)照料模式,给老人提供了一种活力的养老方式。
它是一种复合式的老年社区,通过为老年人提供自理、介护、介助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,完成对老人的照料。泰康养老社区,10年以下缴费,总保费大于200万可对接。光大养老社区,投保人交费满100万时方可申请保证入住权。除了抱团养老,除了住进高端养老社区,对一定会到来的养老,我们还能靠谁?特别是以后的孩子,很多都是独生子女,两口子面对四个甚至是八个老人,可想而知是什么情况了。
既然只能靠自己,既然这个钱一定要存,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呢?
对于一定会到来的养老,我们能做些什么 ?
需要通过有效的财务策划,平滑一生的现金流,从人赚钱,尽快进入钱生钱,以便可以准时退出劳动力市场,依靠被动收入,达成品质养老、无忧医疗的人生目标!
谁出钱?谁照顾?这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。
购买养老年金,便是一个很好的提前规划养老金的方式,它会为将来的自己争取更多好的可能。
购买养老年金并非是一种养老模式,而是提前积累一笔可观的退休金。用现在的钱慢慢建立一个专属流量池,保证将来的自己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进账,无惧长寿风险,无惧储蓄用尽的风险。有钱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。比如请高级护工,比如请可以上门居家医疗的家庭医生,比如可以花钱去最好的康复院做康复等等。
既然养老社区非人人都能住的起,那我们尽量提前规划养老金,把年轻时候赚的钱做平滑,分一部分给年老的自己,这个还是人人都能做的起的,就看有没有这个理念了。存100还有100,不存就是0,也别拿什么通货膨胀当借口,这是所有人面对的问题,不是针对你一个人,想抵御通货膨胀,那建议你第一时间把所有的钱都花光,要么,增加自己的赚钱能力,让赚钱能力远超通货膨胀。
简单直白:年轻时候存钱,可5年,可10年,然后放着不动就行,等60退休,开始源源不断的领钱。
91岁退保,还能退回145万。
图中不是演示,是一定可以拿到的钱,这点区别于别的分红险,万能险的不确定性!有很明确养老金规划的朋友。已经做了基础保障规划,人已经保了,现在想保财。童童给大家的建议:普通的家庭,先做保障类产品,再去搭配这种年金类,顺序不要颠倒,也就是先保人,再保财,人是第一生产力! 存年金,量力而行,不要跟风,我的方案不一定适合你们。
养老金优于教育金,会更科学,因为养老金是绝对的刚需,将来一定会发生,除非没有这个运气!
自律10年,为将来的自己添砖加瓦,难吗?并不难,一念之间,少买个包,少买块表,就可以做到。
像日本老人那样退而不休,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。
人生的下半场,我们要拿来好好享受,不是吗?
为将来的自己规划吧,趁年轻,趁还有劳动能力!
要么送自己一个养老社区,要么送自己一份源源不断的养老现金流。其它终身寿险产品,戳这里:
长生人寿福寿长增额终身寿险产品测评
黄方,明亚保险经纪资深保险经纪人,RFP国际注册财务策划师,高级寿险理财规划师,知乎专栏作者,公众号童保探险主笔,专注家庭风险管理,家庭保障规划,养老社区对接,高端医疗,保险金信托,擅长重疾险产品的对比分析,擅长各种年金产品的剖析,立志为客户带去最优质的家庭保险方案配置,愿每一位客户都早日拥有属于自己的保险经纪人!
了解更多资讯,请使用下列方式
公众号:童保探险
添加微信:tongyeskr
邮箱:tongyetanxian@163.com
长按下图二维码 添加经纪人微信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