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险经纪人,擅长年金险,高端医疗险,重疾险,RFP持证,寿险理财规划师,核保师,公众号【年金知识局】
其中,和老百姓钱袋子息息相关的,就是资管新规的正式实施。
2017年李老板在银行购买了200万,为期1年,年化收益率为5%的理财产品。
在银行保本保息的情况下,到期后他一定能获得5%的投资收益。
因为有“刚性兑付”,哪怕银行投资亏损,理财产品不能如期兑付,银行也会自行筹措资金。
或者从其它投资项目中周转资金代为偿付,以保证李老板的本金和投资收益顺利兑现。
若李老板在2022年再购买200万理财产品,能获得多少收益,就不一定了。
若是李老板这笔资金所在的项目投资盈利,那获得投资收益没问题。
但若是银行投资亏损,那么李老板需要自行承担亏损风险,不再获得银行的保本保息兜底。
题主在网上哭诉自己购买的银行R2级银行理财出现大幅亏本。
但是人家也没告诉你是绝对保本的,就是会有亏损风险!
别忘了,很多产品于银行而言,它只是个代销机构罢了。
你觉得的安全,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,只是你觉得!
过去20年,银行稳健的固收产品让客户产生了深深的依赖感。
但大家早已不愿意接受真相,银行随之而来的,便是承受巨大的投诉压力……
给自己的部分资金找一个长期“避险处”,是我们大家都要做的动作~
说现在银行有3.9% 、4.2%的理财产品,本来打算给娃存进保单的压岁钱,就不买了,想拿来买银行理财。
不管用什么方法去规划这笔钱,至少让钱动起来了,而不是躺平吃灰。
但现在购买银行理财有几点需要注意,了解以后再决定也不迟:
不可能再有保本保息的银行理财,这是市场行情,不针对某个银行。
业绩比较基准并不等于预期收益率,更不等于最后你拿到手的实际收益率,它只是一个参考数值。
业绩比较基准展示4.2%,最后亏个2%,也不是不可能。
4、假设最后真按4.2%兑付了,你的实际收益率真是4.2%吗?
得等人家开放购买,你卖银行理财,赎回也得T+N个工作日。
会导致你的实际收益率远远低于你看到的利率,太多人会忽视这点!
最后会导致你的理财实际收益率,远远达不到你预期的收益率。
收益,就这样温水煮青蛙一样,被无形的吞噬,还不被察觉!
你以为买的是3.8%的理财,实际最后可能3%都不到。
不要给任何金融产品贴标签,它们不过是你用来做大小财务安排的工具而已,不分对错!
本身不敢买股票基金,现在更是连银行理财都不敢买了。
这里的3.5%,前期增额终身寿险是达不到的,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,会慢慢的逼近3.5%,并赶超3.5%。
所以,我常常会问客户:您确定这笔钱最近几年不会动用吗?
如果最近两三年,三四年就会动用的,不建议购买增额终身寿险或者年金保险。
会有一个“窖藏期”,所谓窖藏期,就是它需要一个回本周期。
想退保只能退回保单的现金价值,你会有损失本金的风险。
前7年你退保,只能拿回保单的现金价值,会损失本金。
储蓄类保险就是一个中长期的规划,短期要用的钱是不建议放进来的哦!
储蓄类保险的本质是利用时间和复利的力量,来达到财富在后期阶段的迅速增长。
关键是不需要你花时间和精力去打理,便会自动升值,省事、省心、省力。
窖藏期过后,保单其实是非常灵活的,可以减保领取部分,也可以退保全部拿回。
相当于缴费期过后,你就拥有了一个终身3.5%复利的私人余额宝,是终身哦!
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六十年,都给你3.5%复利,高不高?
保险储蓄其实就是一种中长期规划,好酒得酿,好饭得等。
张女士给5岁女儿投保爱心人寿守护神2.0增额终身寿险。
前5年保单是不能动用的,会有窖藏期,需要给它时间去酝酿。
再往后,如果真不想要了,也可随时退保拿回现金价值。
相当于10年后,给自己一个终身3.5%复利的私人余额宝。
比如资管新规,了解清楚了,就不会懊恼银行理财亏本这事了。
那么锁定一辈子持续增值的增额终身寿险,其实是很明智的选择。